首页 > 为什么 CSS 选择器解析的时候是从右往左?

为什么 CSS 选择器解析的时候是从右往左?

这样的 CSS 样式 #nav ul li {...},浏览器渲染方式是 li -> ul -> #nav,所以效率低,可是为什么不从左往右找呢?


CSS 的后代选择器本身就是一种在标准里面不那么推荐的方式。

首先,对浏览器来说,ID 选择器 #xx 是最快的,其次是 class 选择器、html 元素选择器等。


那为什么从右向左的规则要比从左向右的高效?

如图:

假如 DOM 的结构如上图,匹配规则是 .mod-nav h3 span。
若从左向右的匹配,过程是:从 .mod-nav 开始,遍历子节点 header 和子节点 div,然后各自向子节点遍历。在右侧 div 的分支中,最后遍历到叶子节点 a ,发现不符合规则,需要回溯到 ul 节点,再遍历下一个 li-a,假如有 1000 个 li,则这 1000 次的遍历与回溯会损失很多性能。
再看看从右至左的匹配:先找到所有的最右节点 span,对于每一个 span,向上寻找节点 h3,由 h3再向上寻找 class=mod-nav 的节点,最后找到根元素 html 则结束这个分支的遍历。
很明显,两种匹配规则的性能差别很大。之所以会差别很大,是因为从右向左的匹配在第一步就筛选掉了大量的不符合条件的最右节点(叶子节点);而从左向右的匹配规则的性能都浪费在了失败的查找上面。
当然这是比较明显情况,如果在叶子上存在多个不符合条件的 span,从右向左的规则也会走一些弯路(这时就需要优化 CSS 选择器了)。但平均来说它还是更高效,因为大多时候,一个 DOM 树中,符合匹配条件的节点(如 .mod-nav h3 span)远少于不符合条件的节点。

此段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zhaodongyu/p/3341080.html 经过编辑及排版。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方式很不符合人类自然的思考方式,所以在建造 web 的时候更喜欢采用看起来比较有条理的更加像后端程序的层次结构方式命名,类似 #fuck .you a {...}

但是根据实践,大家发现这样基本是在 自high,因为别人在改 CSS 的时候是不会去看你写的 CSS 的,都是直接浏览器定位到位于哪一行,直接过去改代码块,反正一眼就能看懂。

其实不用纠结这些,CSS 的解析时间跟 js 执行时间相比就像 PHP 代码的运行时间和数据库、I/O运行时间对比一样,不是一个数量级,完全不用担心。


從左往右難道不會效率更低?
很顯然瀏覽器的渲染方法類似於數學中的篩法——列出全部自然數(很容易),刪掉2的倍數、3的倍數、5的倍數、7的倍數。。。
瀏覽器先列出所有 li(很容易),再刪掉父元素不是 ul 的,再刪掉 ul 的父元素不是 #nav 的~
如果從左往右找,假如有一萬個 #nav(當然這是不可能滴),每個 #nav 下面有 10000 個 div,只有第 10000 個 #nav 裏有 ul,那麼瀏覽器要先遍歷 99990000 個元素才能找到想要的!

即便 #nav 一定是唯一的,#nav 下的 ul 也不一定唯一,而又沒辦法直接列出 #nav 下面的 li,所以 #nav 唯一這個條件沒法用(即便用,還是要經歷從右往左的過程。。。)

瀏覽器的渲染算法不一定是某些特殊情況效率最高的,但至少要是絕大多數情況都不會太差的。因爲速度這個東西很容易被拖後腿(就像木桶效應),所以後者纔更接近全局最優~


终究还是要了解 浏览器的工作原理

简言之就是 浏览器css匹配核心算法的规则是以 right-to-left 方式匹配节点的。
这样做是为了使规则能够快、准、狠地与render树上的节点匹配,通俗地将就是 就近原则

试想一下,如果采用 left-to-right 的方式读取css规则,那么大多数规则读到最后(最右)才会发现是不匹配的,这样会做费时耗能,最后有很多都是无用的;而如果采取 right-to-left 的方式,那么只要发现最右边选择器不匹配,就可以直接舍弃了,避免了许多无效匹配。

显而易见,right-to-left 比 left-to-right 的无效匹配次数更少,从而匹配快、性能更优,所以目前主流的浏览器基本采取right-to-left的方式读取css规则。

可以参考问题 Why do browsers match CSS selectors from right to left?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